管理员后台
永州地方文化数据库
内部检索

千里瑶山放高歌

  • 【获取途径】 全文阅读
  • 【年代】 2005
  • 【作者】 孙春涛
  • 【全文】
    ——记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万光辉

      万光辉1941年出生在江华沱江镇。童年时代,性格开朗的奶奶常叫他哼一些民间小调,使得万光辉不知不觉对音乐产生了兴趣。1956年,音乐老师发现他颇有音乐潜质,就鼓励他参加了课外音乐小组,不仅教他识简谱、学乐理,还指点他吹笛子学二胡。此后,二胡成了他的好伙伴,也使他成为学校里的文艺骨干,为他日后走上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。
      1958年8月,县里办起“江华文艺大学”,向各公社选调业余文艺苗子。万光辉有幸从沱江镇业余文工团选入该校,学习文艺基本理论,基础知识。1959年春,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正式成立,万光辉凭着自己的艺术潜质与功底,成为第一批团员。他经常上山下乡演出,每到一地都要找民间老艺人和群众学习瑶族歌舞。仅两三年中,万光辉就学会了“长鼓舞”、“关刀舞”、“棍舞”、“伞舞”、“伴嫁舞”、“野羊橇”、“羊角短鼓舞”、“长鼓芦笙舞”等数十套民间舞蹈,以及“拉发”、“仙拜”、“礼曲”、“讲歌”、“嘞嘞哩”、“流西纳列”、“八都歌”、“七都歌”等数百首瑶族民歌。
      1962年冬,中央民族歌舞团首次到湖南巡回演出。万光辉与其他两人被派去观摩学习。后又随团巡回演出。一个多月里,他向青年二胡演奏家高守信学习演奏技巧,还有幸与著名歌唱家胡松华同住一个房间,聆听淳淳教诲。后来在最后一场汇报演出时,万光辉拉了一首中国名曲《二泉映月》,受到大家的好评。
      操琴演奏获得成功,万光辉闯入音乐殿堂的决心更大了,信心更足了,他把目光瞄上作曲编舞。天道酬勤,1964年,他创作的瑶族长鼓舞《盖新房》一炮打响,被县歌舞团选送参加当年全省专业舞蹈汇演。
      1970年,有几批专业演员从省里下放到县歌舞团里,万光辉经常向他们求教。他向曹孟里教授学声乐,向作曲家邹启炎学谱曲,向著名作家叶蔚林学写词。1974年至1975年一年的时间里,他去株州歌舞团向著名作曲家张振基、魏景舒学作曲、和声、配器,笔记足有五大本,近20万字。他边学边练边创作,进步不小。1975年12月,他作曲、王一冰编舞创作的双人舞蹈《山村巡教》参加全省舞蹈节目汇演,被省文化局定为晋京调演节目。并在70多个舞蹈节目中脱颖而出,获优秀节目。北京大学一学者还在《人民日报》上撰文评论该舞蹈“立意新,构思巧,民族特色浓”,在京演出期间,时任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同志知悉后,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,与夫人一道赶到北京西苑宾馆看望了他们和省代表团的全体人员。
      1976年10月,“十年浩动”结束后,万光辉按捺不住如火一般的热情,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事业中去。1979年,他创作的《瑶家永跟共产党》、《春风送我回山寨》、《唱起山歌奔四化》、《日子富了歌也多》等多首歌曲经省音乐出版社出版和录音之后,在中央广播电台播放。1980年,他荣幸地加入省音乐家协会,成为瑶家土生土长的音乐人;1982年10月,他连续为 双人舞《激流飞排》、《春风桃李》、独舞《别了,童年》等多个舞蹈谱曲,在省专业舞蹈汇演中,《激流飞排》荣获铜奖。1983年,他耗费一年多时间,撰写了《瑶歌情深,瑶水流长》一文,介绍江华瑶族音乐的渊源、特色、特点,并作曲、选曲、配器,指挥合成录音,1985年3月入选《湖南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讲座》并播放,首次把江华瑶族民歌较全面系统地向外界传播与推介。同年,他搜集整理的论文《江华梧州歌》,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,被收入《中国民歌》第一卷,成了颇有名气的多产音乐人。
      如今退休赋闲在家的万光辉,仍没有闲下来,而是练琴讲琴,搜集、整理江华长歌,并撰写出《谷子之与江华民族歌舞团》、《我们在北京见到了江华》等十几篇文章,达十余万字;他还开办了少年二胡培训班,要把自己所掌握的一招一式传授给下一代。
      (原载《永州日报》 2002年3月23日 作者 孙春涛)

  • 【文献类型】文章